基金投资收益为啥不是投资者收益?如何让投资者的收益尽可能向基金投资收益靠近呢?
基金投资收益为啥不是投资者收益?如何让投资者的收益尽可能向基金投资收益靠近呢?
笔者考虑主要有如下两方面原因:
1、投资者与管理人计算收益的方式不同
举个例子,比如笔者本人买了一只产品,第一次买了2万,第一年产品做得好收益100%;第二年我加投至20万,但生不逢时,市场走低,亏损20%。从管理人角度考量,产品近两年的收益是60%,而我作为投资者,第一年赚了2万,第二年亏损了4万,两年合计相当于还亏损了2万。
2、投资者没有管住手
· 频繁操作,缺少长期投资规划;
· 缺少复利思维;
· 没有做好资产配置,波动较大;
· 可能没有选到优秀的基金经理和基金管理人。
如何做到所见即所得?
自律能力强的人可以主动管住手,少操作;自律能力弱的人可以被动管住手,不操作。
目前市场上可以让你被动管住手的产品类型有如下三类:持有期基金产品、封闭期基金产品和定期开放基金产品。
笔者一一做个简单介绍:
1、持有期产品,以三年持有期为例
特点:产品开放申购后随时随地都可以购买。
注意点:每次购买的基金份额都至少要持有3年,3年之后才可以将第一笔投资赎回。
慎重点:投资者可以择时买入,但是赎回要慎重,草率赎回再买入前前后后加起来就是锁定6年。
2、封闭期产品,以三年封闭期为例
特点:普通开放式基金产品封闭期最多3个月,3个月后开放申购和赎回。三年封闭期产品,成立后前3年封闭运作,不办理申购和赎回。封闭期满后转为普通开放基金(上市除外)。
注意点:封闭期只针对首发买入的客户(上市除外),二次销售要等到封闭期满后。
慎重点:如果想被管住手,首发就要买进去。
3、定期开放产品,以三年定期开放为例
特点:产品每3年开放一次申购和赎回,其余时间封闭。
注意点:基金管理人公告可以开放申购、赎回的时间,错过就要再等3年(上市除外)。
慎重点:关注每次开放的时间节点。
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笔者上面括弧了很多“上市除外”。一提到基金上市,就离不开“折价”和“溢价”问题;“交易价格”和“基金份额净值”的问题。所谓折价就是基金上市交易的价格低于当前的基金净值;所谓溢价就是基金的上市交易价格高于当前的基金净值。交易价格是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卖上市基金的价格;基金份额净值说白了就是投资者购入的每份基金份额当前的价值。
一般来说,上市基金都会面临折价问题。如果搞不懂折价、溢价;交易价格、基金份额净值之间的区别,就会容易造成恐慌。投资者一旦搞不清内在原因,徒增殚精和后怕。
关于折价产生的原因,学界有投资者情绪悲观说、预先计提费用说、流动性缺失补充说。封闭基金上市的设计原本是为了方便投资者,给他们提供一个急需流动性的场所。但投资者却容易把买卖上市基金当做买卖股票,把对基金净值未来的预期体现在当前的交易价格上面,于投资者也会有失公允。
投资基金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断舍离”知易行难。如何断掉自己“主动管理”的执念,舍掉人性贪婪与恐惧的怨念,离弃择时冲动的意念,或许本身就是“获得”的开始。
<完>
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基金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