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有效还是无效,有诸多争论,如果说市场完全无效,就不会有以巴菲特、芒格为代表的长期赢家,如果说市场完全有效,又很难解释市场轮回出现的极端牛熊市行情。那么,市场到底是有效还是无效?
01.有限理性推断 一条更实际的可行之路
行为金融学界提出了有限理性推断,是基于生理学及心理学层面的思考,认为证券市场的主体是人,人有情绪化的一面,也有理智的一面,如果所有参与者都表现为理性思维,那么市场就是有效的,我们可以用理性分析方法来研判市场,最后得到一个理性的确定的预期;但如果参与者基于情绪化来投资交易,此时的市场就是无理性的,市场的疯狂也是无法分析与预判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研究发现,新古典经济学无法真正诠释并指导市场行为,因为其理论有两个假设前提:其一是假定目前状况与未来变化具有必然的一致性;其二是假定全部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和“策略”的可能结果都是已知的,这在现实中都是不可能的。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以有限理性的管理人代替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两者的差别在于:经济人企求找到最锋利的针,即寻求最优,从一切备选方案中择其最优者;管理人则只需要找到可以缝衣服的针就可以,即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行动程序即可。
在现实中,人们的资讯、知识与能力都是有限的,所能考虑的方案也是有限的,未必能作出效用最大化的决策。因此,西蒙认为必须考虑人的基本生理限制,以及由此引起的认知限制、动机限制及其相互影响的限制。西蒙的有限理性和满意准则这两个命题,纠正了传统理性选择理论的偏激,拉近了理性选择的预设条件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也帮助投资者走出寻找圣杯的妄想,指出了一条更切实际的可行之路。
换个角度看,不论独立的个体还是无序的群体,都是由情绪与理性杂糅而成,没有纯粹理性的自然人,也没有绝对无理性的经济人,更重要的是,追求或者拷问这种纯粹与绝对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对策理论经济学家进一步用囚犯难题的模型证明,即使所有个人完全理性决策,但汇总到整个市场中,因为交互作用也可能导致全社会无理性的结果。
他们认为,所谓根本的不确定性不是外生给定的自然界的不确定性,而是人类决策交互作用内生的社会不确定性,比如不同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相互不透明、专业水平差异、以及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反馈与负反馈,都会让市场主体共同哺育的市场先生无限趋于近于塔勒布所说的“随机漫步的傻瓜”。凯恩斯将这种社会性内生的不确定性称为碰运气(aleatory)不确定性,因此,在这种前提下,基于假定市场完全有效而做出的分析与决策都将是荒谬与可怕的,相关理论与策略也是有毒的,即使你再努力再拼命,甚至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花开彼岸天。
02.噪声:差之毫厘可能失之千里
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做出了更为精准详实的解析,他认为人生充满了随机与变化,往往意识不到它们在左右着每一次决定,并且让你付出沉重的代价。他认为干扰分两类,一类是偏差,另一类是噪声。
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我们判断的错误是由偏差与噪声导致的,这同时也是证券市场的真实写照——一个充满噪声的系统,要想能够从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这两大障碍,从而避免判断中的种种缺陷,成为真正的聪明投资者。
卡尼曼用一个秒表实验来说明噪声的影响:打开手机秒表功能,假定我们要测一个10秒时间,当你在第10秒按下暂停键的时候,几乎总会快一两秒或者慢一两秒,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他认为这就是噪声在影响我们的分析与决策,“噪声让人们的判断出现随机的误差,而且这种影响是不能预测的。”在实验中,这种误差看似没多少实际意义,但在投资中,如果每次决策都有误差,就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专门研究了偏差,他列举了包括锚定效应、心理账户等多种偏差形式,其共同点就是方向性,或者说都是可预测的判断误差;但在专门研究人类判断缺陷《噪声》一书中,他认为噪声带来的影响是随机的、无方向性,进而也就无法预测。比如你看好一家电池企业,理由是电动车市场处在上升期,锂电行业必然同步高成长,锂矿资源日益紧俏。虽然看上去逻辑清晰,但基本是根据最新消息做出的分析与判断,而且没有意识到,这其中掺杂着噪声的影响,过一段时间又有新的消息传来,让你找到完全相反的理由,做出完全相反的判断。你每一次做判断时,都可能在无意识中受到了噪声的影响,哪怕你发誓,下一次一定要吸取教训,一定要考虑得更周到一点,或者像达里奥那样定出一千条原则,事实却是下一次仍然会有第一千零一条未考虑到的原则来敲门。这就是噪声的魔力,也是证券市场的客观现实,一如电影《阿甘正传》中男主角阿甘所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03.纠正认知偏差 消减决策噪声
卡尼曼通过研究发现,噪声并非不能被发现,人们之所以容易忽略噪声,是因为过分偏爱因果思维。看到任何一个现象、信息、数据,人类的大脑就会立即启动,主观地脑补出前因,进而推理出后果,“无论是什么样的现实结局,它都会帮助你自动地脑补出故事里的人、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没有联系的地方创造联系,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然后自以找到了绝对真理,这条脑补出来的因果链一旦形成,我们的行为就被此主宰,思想就无法听到噪声的存在。
卡尼曼认为,“噪声就像地下室漏水,之所以能被容忍,不是因为人们认为它是最可接受的,而是因为它一直未被发现”,如果能够从因果思维定式中走出,就会发现,影响判断的噪声大体上有三类:其一、水平噪声,比如不同投资者面对同一股票,做出涨跌或者强弱不同的判断,个人与市场平均水平差异是水平噪声;其二、稳定的模式噪声,比如市场板块热点的切换,行情波动形态的变化等等,都会反复干扰我们的分析预测;其三则是情境噪声,包括心情的好坏、心理的压力、身体的状态、天气的变化等等,都会让我们对同一件事物产生不同的判断,比如在你饿了三天之后,一块烤红薯的魅力肯定胜过一块金砖,反之,如果饱食终日,金钱的诱惑肯定胜过山珍海味,又比如你在冬天见到冰饮基本无感,但若在三伏天且满身大汗时,你会感觉一根冰棍就像一片新大陆,此时如果有人推荐你冷链运输的个股,你可能会觉着好有道理,但到了冬天你可能就不一定会这样想。
那么,如何在这种不确定甚至不可预知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噪声,让自己的投资收益变得得更加确定呢?
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就可以找到对治的方法。取平均值是个好方法,卡尼曼认为:“噪声本质是一种统计学上的概念,每个人都会往不同的方向偏,所以,要减少噪声的干扰,需要多找一些外部观点,然后取平均值,让噪声之间相互抵消,这样就能做出更好的判断。”这方面机构有明显优势,机构拥有专业的投研团队,通过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决策,一定程度上可以过滤噪声,而散户单枪匹马,很容易被噪声迷惑。
芒格的格栅理论是用不同学科的精华常识与投资逻辑相互印证,某种程度上是更高层次的取平均值法;也可以借鉴达里奥的《原则》,用原则模式来减少噪声,尽管无法根除,但每多一条成熟的规则,就会消减掉一个方向的噪声。另外,公募基金推广的定投,通过定期定额的投资方式,建立起最简单的投资纪律,也可以化解噪声带来的逻辑反复,成为长赢策略。
如果我们承认市场是有限理性的,并且认识到偏差与噪声制造了市场无理性的盲区,就有机会纠正认知偏差与消减决策噪声,找到市场有限的理性,建立正确的投资方法。
“对于像巴菲特这样的人来说,他的优点之一是能够自觉地利用决策树去思考问题。对比一下损失概率与预期损失额的乘积,以及赢利概率与预期赢利额的乘积,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尽管还不算完美,但已经足够了。”查理•芒格这一段话,画龙点睛般道出了巴菲特投资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即拥有概率思维。
一言以蔽之,在不确定的市场里,概率思维正是整体获利的关键。
从芒格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能够成为一代股神,很大程度上缘于他拥有概率思维,而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如果没有经过刻意练习,大脑本能反应基本都是基于主观联想的因果思维。正如《黑天鹅》作者塔勒布所言:“如果你梦想让人们用概率做更好的决定,我可以告诉你,90%以上从事决策研究的心理学家对概率一无所知。”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显然不在此列,他们于1979年共同提出了前景理论,揭示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这种概率迷失的思维偏向,包括三个基本原理: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收获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敏感。因此,人们在面临收获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却很不甘心,容易冒险。
这正是绝大多数投资者的真实写照,顺从心理期望值而无视概率,结果可能是过早地平掉获利仓位,长期死守亏损的仓位,周而复始地重复这些心理舒适却无效甚至有害的行为模式。
经济学家凯恩斯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这一点,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预期根植于我们的每一个决策之中,尤其是投资决策。”他进一步把预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演绎基础上的预期,这一过程是从一般性前提到具体性结论;二是归纳基础之上的预期,其过程是从具体现实到一般性原理,凯恩斯统称为长期预期状态。大多数人会依赖于惯性思维——基于确信无疑的理由,从当前环境出发,去预期某种变化。
其中,基于演绎基础的预期对应的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遗憾的是在现实世界中,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过度复杂的条件下,演绎的合理性几乎支离破碎,或者说在其他所有人大都是非理性的时候,你不可能因为自己的理性行为而得到任何回报。反之,基于归纳基础的预期,本质上对应的则是概率思维,反而可以在不确定性中找到一定程度的确定性预期。
凯恩斯后来据此提出了著名的选美理论,他认为投资如选美,你不是要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人,而是要选出大多数观众认为最美的人,由此也让他成为罕见的炒股赚钱的经济学家。
投资不是一个确定性的事件,投资本身是一个概率事件,概率只有在长期中才能起作用,一旦要开始投资的时候,要告诉自己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的时间概念,运用概率思维,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认为人生充满了随机与变化,往往意识不到它们在左右着每一次决定,并且让你付出沉重的代价。他认为干扰分两类,一类是偏差,另一类是噪声。
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我们判断的错误是由偏差与噪声导致的,这同时也是证券市场的真实写照——一个充满噪声的系统,要想能够从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这两大障碍,从而避免判断中的种种缺陷,成为真正的聪明投资者。
卡尼曼用一个秒表实验来说明噪声的影响:打开手机秒表功能,假定我们要测一个10秒时间,当你在第10秒按下暂停键的时候,几乎总会快一两秒或者慢一两秒,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他认为这就是噪声在影响我们的分析与决策,“噪声让人们的判断出现随机的误差,而且这种影响是不能预测的。”在实验中,这种误差看似没多少实际意义,但在投资中,如果每次决策都有误差,就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专门研究了偏差,他列举了包括锚定效应、心理账户等多种偏差形式,其共同点就是方向性,或者说都是可预测的判断误差;但在专门研究人类判断缺陷《噪声》一书中,他认为噪声带来的影响是随机的、无方向性,进而也就无法预测。
比如你看好一家电池企业,理由是电动车市场处在上升期,锂电行业必然同步高成长,锂矿资源日益紧俏。虽然看上去逻辑清晰,但基本是根据最新消息做出的分析与判断,而且没有意识到,这其中掺杂着噪声的影响,过一段时间又有新的消息传来,让你找到完全相反的理由,做出完全相反的判断。
你每一次做判断时,都可能在无意识中受到了噪声的影响,哪怕你发誓,下一次一定要吸取教训,一定要考虑得更周到一点,或者像达里奥那样定出一千条原则,事实却是下一次仍然会有第一千零一条未考虑到的原则来敲门。
这就是噪声的魔力,也是证券市场的客观现实,一如电影《阿甘正传》中男主角阿甘所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风险提示: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揭示书
尊敬的投资者: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