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下称《管理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证监会市场监管一司司长张望军表示,《管理规定》充分体现了“趋利避害、突出公平、有效监管、规范发展”的思路,对程序化交易监管作出了全面、系统规定。《管理规定》目的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监管安排,因势利导促进其规范发展,更好发挥市场价格发现等功能;同时,坚决打击影响市场秩序的异常交易、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更好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存量投资者已“应报尽报”
程序化交易指投资者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或下达交易指令的行为,是信息技术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的产物。2019年,新证券法将程序化交易纳入了规制范围。近年来,为落实新证券法要求,证监会持续研究完善程序化交易监管制度。去年9月,沪深交易所正式建立并实施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
上证报记者获悉,目前报告制度实现了平稳落地,存量投资者已“应报尽报”,增量投资者落实“先报告、后交易”的规定,各方报告的质量总体符合要求,同时程序化交易占比未出现大起大落,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量化交易监管打下了基础。
业内专家表示,程序化交易涉及范围很广,市场所称的量化交易、算法交易、高频交易都属于程序化交易范畴。
他进一步解释称,量化交易侧重交易指令生成,是指按照设定的策略自动选择特定的股票和时机进行的交易。算法交易侧重交易指令下达,是指按照设定的算法自动执行交易指令进行的交易。高频交易强调交易指令生成和下达的速度优势,量化交易和算法交易都可能具备高频交易的特征。一般来说,市场也将程序化交易俗称为量化交易。
记者还获悉,加强量化交易监管,不是禁止量化交易这种方式,而是防止量化交易投资者尤其是高频交易者,滥用技术优势频繁报撤单,给交易系统增加负担,误导其他投资者,造成市场波动。
量化交易监管打出“组合拳”
《管理规定》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对程序化交易监管作出了全方位、系统性规定,包括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监测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差异化管理等,打出政策“组合拳”。
张望军表示,《管理规定》是程序化交易监管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明确了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的职责分工,授权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细化业务规则和具体措施,逐步构建行政监管和自律管理相互衔接的立体化规则体系。
下一步,证监会将指导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等单位,研究制定配套的自律监管规则,持续推进完善程序化交易异常交易监测监控标准、沪深股通投资者程序化交易报告、强化高频交易投资者管理等各项具体措施落实落地。
充分体现“趋利避害”总体思路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对影响市场正常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量化交易异常交易和违规行为,快速反应、重拳出击。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指出,量化交易要趋利避害,进一步突出量化交易的公平性,进行有效监管、规范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安排。
今年2月,沪深交易所对量化私募机构宁波灵均的异常交易行为采取监管措施,意在促进规范和引导量化发展。同时,沪深交易所提出将推出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的一揽子举措,包括持续加强对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的监测分析,加强量化交易行情授权管理,加强异常交易和异常报撤单行为监管,加强对杠杆类量化产品的监测与规制,将北向投资者量化交易纳入报告范围等,进一步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今年3月,沪深交易所联合举办量化私募机构交易合规培训,重点重申异常交易行为,并要求量化机构重点关注交易行为对市场影响。据悉,监管部门一以贯之严格监管各类异常交易行为,随着程序化交易账户上报后,如出现异常交易行为,监管部门将第一时间进行调查。
近日,证监会根据市场新形势、新情况,形成了《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张望军表示,《管理规定》立足中小投资者数量众多这个最大的国情市情,针对程序化交易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报告管理、交易监管、系统安全、差异化收费等方面明确一系列要求,切实维护市场交易公平性,管控好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健康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一方面,通过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加强机构合规风控管理、强化信息系统管理等安排,有利于促进程序化交易行业规范发展,更好发挥程序化交易在市场价格发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程序化交易监测监控、健全高频交易监管、开展差异化收费等方式,有利于降低程序化交易相对普通投资者的过度优势,更好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完>
风险提示: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揭示书
尊敬的投资者: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